科别:兰科
学名:Cattlianthe Siamese Doll
特征:这兰花是由Cattlianthe Netrasiri
Doll和Cattleya Netrasiri Beauty的交配品种,在2001年注册的。这兰花除了花色艳丽还具有辛辣的气味。
拍摄地点:新加坡滨海湾花园的云雾林。
科别:紫葳科
学名:Mansoa hymenaea
别名:紫鈴藤、张氏紫葳
英文名:Garlic Vine
特征:原产于南美洲的圭亚那和巴西的常绿藤状灌木。植株蔓性,具卷须,叶为二出复叶,深绿色椭圆形,具光泽。花腋生,聚伞花序,花冠筒状,开口五裂。花期春季至秋季,盛花期8-12月,每朵花约可维持5-7天。其花、叶在搓揉之后,有大蒜的气味,因此得名蒜香藤。此花还有一个特点是能随着时间推移而变色。刚开时花为粉紫色,几天后慢慢转为粉红色,最后变成白色而掉落。蒜香藤生性强健,病虫害少,一般作为篱笆、围墙美化或凉亭、棚架装饰之用。
拍摄地点:马来西亚柔佛州的居銮市。
科别:百合科
学名:Chlorophytum
comosum
别名:钓兰、挂兰、兰草、折鹤兰,欧美国家称蜘蛛草(spider
plant),日本称折鹤兰
英文名:Spider plant / Spider ivy /
Airplane plant / St. Bernard's lily / Ribbon plant
特征:原产于南非。吊兰为常绿草本植物,具簇生的圆柱形肉质须根和短根状茎。叶基生,狭长柔软条形,顶端渐尖,长30公分左右、宽1-2公分;基部抱茎,着生于短茎上。成熟的植株会长出走茎形成花梗,细长弯曲,自叶腋抽出超出叶上,长30-60公分,先端会长出有气生根的小植株。总状花序,单一或分枝;花数朵一簇,散生在花梗旁。花小,白色,花被2轮共6片,雄蕊6枚。子房3室,通常有胚珠多颗;果实成锐三角形,侧向3裂;种子扁平或碟状。花序上部有时会生出2-8公分的条形叶丛。花期一般在春、夏,冬季,室内也可开花,是相当常见的垂挂式观叶植物。吊兰适应性强,容易种植,且株形美观,故受到广泛的喜爱。经过证实,在室内种植吊兰可有效减低室内的空气污染物质。吊兰的园艺品种除了纯绿叶之外,还有大叶吊兰、金边吊兰、金心吊兰和斑叶吊兰等多种。
拍摄地点:新加坡滨海湾花园。
科别:山茶科
学名:Camellia volunteer
特征:这茶花是由新西兰的植物学家马克·茱莉(Mark Jury)培育的,命名为‘志愿者’是为了纪念世界各地的志愿者。这特殊的茶花有幸被选上印在邮票上发行。这植物是常绿灌木,株高可达2.5米,花大、重瓣、双色。花瓣是柔和的粉红色,白色镶边。花瓣的粉红色会随着花开后而逐渐加深,镶边的白色则保持不变。
拍摄地点:新加坡滨海湾花园的花穹。
科别:卷柏科 (Selaginellaceae)
学名:Selaginella
uncinata
别名:龙须、蓝草、剑柏、蓝地柏、地柏叶、伸脚草、绿绒草、烂皮蛇
英文名:The blue spikemoss /
Peacock moss / Peacock spikemoss / Spring blue spikemoss
特征:中国特有,其他国家也有栽培的多年生草本。茎伏地蔓生,极细软,分枝处常生不定根,多分枝。小叶卵形,孢子叶卵状三角形。叶色呈蓝绿色,其主茎纤细,呈褐黄色,分生的侧枝着生细致如鳞片的小叶。其羽叶细密,并会发出蓝宝石般的光泽。由于茎枝具匍匐性,做吊盆亦能展现其柔软悬垂的美感,也可种于水景边湿地,翠云草姿态秀丽,蓝绿色的荧光使人悦目赏心,在南方是极好的地被植物,也适于北方盆栽观赏,于种植槽中成片栽植效果更佳,也是理想的兰花盆面覆盖材料。除了观赏,具有药用价值。
拍摄地点:新加坡植物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