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别:姜科
学名:Costus
fissiligulatus
英文名:African Princess /
Cameroon Costus / Cameroon Pink Ginger
特征:原产于非洲西部的加蓬(Gabon)。热带植物,高达3-4英尺高,生长旺盛,容易种植。花朵是耀眼的粉红色,喇叭形状,喉部有黄色的点缀。花量大,适合园林种植植。
拍摄地点:新加坡植物园。
科别:萝藦科
学名:Ceropegia
sandersonii
英文名:Parachute plant / Fountain flower /
Umbrella plant
特征:原产于非洲莫三比克、南非和史瓦济兰。多年生蔓性草本,茎近肉质,叶近肉质聚伞花序;花萼深5裂;花冠部分愈合,花瓣顶部不分离,呈伞状,具缘毛,花瓣下部愈合成管状。醉龙这名称是日本人起的汉字名称,这与其植株爱乱窜的习性也蛮相合呢。醉龙可能是爱之蔓/蜡泉花属Ceropegia中花朵最大最“美丽”的品种。外型似降落伞和雨伞,因此通常英语中都叫她做Parachute plant or
Umbrella plant。醉龙的叶子应该正在退化中的阶段,整株藤很只有很少厚厚肉质的叶子,而且叶子通常很小型,光合作用大概都转移到常绿的茎部了。叶子退化的特性在很多蜡泉花属植物都有出现,甚至许多种的叶片已经消失。唯最常见的爱之蔓有非常完整的叶片构造。醉龙是一种蝇媒花,整个花的构造都为了吸引蝇类而设的。醉龙的雄蕊和柱头部分其实都非常小,花瓣却部分合生,特化成灯笼状结构引虫入瓮。当苍蝇被花瓣外部上能活动的纤毛吸引飞进笼内时,它们会钻进花瓣合成的花管下部非常狭小的空间里。这时候,醉龙的花朵有双重构造防止可怜的蝇们逃走。花管狭窄之余,内部更有向下的纤毛挡住出口,导致小蝇只能在下方胀起的小空间内活动,乖乖替醉龙大哥授粉ñ次但醉龙也不是那么残酷的;当花开到荼蘼时,整个花就会变得软软的塌着,这时候内部的纤毛都会变软,可怜无故被囚的小蝇就该趁这时要逃之夭夭了,否则整朵花枯萎时则肯定被残花黏着逃不掉而死。醉龙的生长速度很快,必须要有足够支撑物供其攀援,醉龙的每个节位上都会长出无限花序,能不停地生长新的花苞,不用担心看不到醉龙开花,因为其花量实在太多了,其习性亦不似一般的多肉植物,醉龙需要的水量很高,而且能忍受较低光照的环境并且能正常开花。虽然说醉龙很容易栽培,但以扦插方式繁殖甚难,以低空压条来繁殖则能较易取得成功,这亦可能是今日这种有高观赏价值的美丽植物仍然昂贵的原因。
拍摄地点:新加坡滨海湾花园的花穹。
科别:禾本科
学名:Lagurus ovatus
别名:兔草
英文名:Bunnytail / Hare's-tail / Hare's-tail
grass
特征:秋播之一年生草本,依其植株高度可分为切花品种和盆花品种:切花种株高可达30~60公分,花穗5~10厘米左右;盆花种高度在30公分以下,花穗也较短,仅约4公分。因其花穗被有柔软细毛,状似小白兔的尾巴,极为可爱,故名。丛生。圆锥花序,卵形,柔软,小穗多,花白色,雄蕊金黄色,初夏至秋季开放。叶长而窄,扁平。可快速自播繁殖。株高45cm,冠径15cm。极耐寒。
科别:兰科
学名:Aranda Mothers of
Singapore
特征:配合新加坡开埠200周年和母亲节,人民行动党妇女团特别命名新胡姬品种,以向新加坡历代的母亲们致敬。这株胡姬花名为“狮城之母蜻蜓万代兰”(Aranda Mothers of Singapore),由两个胡姬品种Aranda Christie 和 Vanda Varut Fuschia配种而成,其基因追溯到19世纪就存在的本土胡姬花Arachnis Hookeriana。行动党秘书长李显龙总理在2019年5月11日受邀在妇女团的母亲节活动上,为胡姬花揭幕。这新品种的胡姬花可常年开花,生气蓬勃;花枝坚韧垂直,最多可绽放15朵花。花朵的萼片和花瓣是鲜艳的粉紫色,唇瓣则是深紫色。
拍摄地点:新加坡滨海湾花园的花穹。
科别:景天科
学名:Crassula pellucida
英文名:Purple Crassula
特征:原生於南非的多肉植物。紫红色的心形叶片,喜温暖干燥和阳光充足的环境,不耐寒,怕积水,在半阴处也能正常生长。春秋季节为其主要生长季节,可放在光照充足处养护,若光照不足会造成植株徒长,株型松散。横向发展的肉肉,繁殖方式扦插为主。
拍摄地点:新加坡滨海湾花园的花穹。